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冷鏈物流被提到了關鍵的發展階段。國內藥品、食品企業紛紛成立自己的冷鏈物流部門,物流企業冷鏈物流業務開始啟動。隨著電商、新零售業態的火熱發展,眾多創業者的入局更是促進冷鏈行業的活躍發展。
近年來,冷鏈行業也受到了業內專家、企業家的關注,他們暢談對我國冷鏈發展的困惑和憂慮,以及對未來冷鏈行業的發展趨勢的展望。小編摘選了十位有豐富經驗的專家、企業家的“百家談”,相信這些觀點與分享對諸多冷鏈創新者有所參考與指導。
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 耿書海
產業發展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些甚至已經影響到冷鏈物流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基礎設施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從我國冷鏈物流業發展的總量看,我國 冷庫保有量是每人0.07立方米,明顯低于美國的0.36和日本的0.33,人均冷藏車保有量也僅有日本的1/11。
二是信息化和技術裝備水平仍有待提高。根據我們掌握的資料,超過九成的冷鏈物流運輸尚未配備定位、溫度監控等信息化設備,倉儲管理、運輸管理、訂單管理等信息化系統尚未大范圍普及,冷鏈物流企業缺乏覆蓋冷鏈物流全過程的信息化監控手段,存在著大量“斷鏈”的隱患。
三是第三方冷鏈物流缺乏龍頭企業引領。目前,我國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得產業集中度較低,2015年我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的總收入僅占全國冷鏈物流產業總收入的10%。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仍然處在發展初期。
四是新技術新模式尚未實現商業化普及。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技術仍然比較落后、設備簡陋,缺少必要的產后預冷處理,損耗率較高;包括共同配送在內的先進組織形式和一些新型冷鏈物流技術目前仍處在探索推廣階段。
五是冷鏈物流標準和服務規范體系不健全。與上下游產業對冷鏈物流的實際需求以及產業自身發展的客觀需求相比,規范冷鏈的物流各環節,市場主體的標準規范體系還不完善,冷鏈物流設施設備、溫度控制和操作規范等標準存在執行不到位等現象,部分領域的標準規范仍然空缺。
中物聯冷鏈委秘書長 秦玉鳴
總結過去,我們看到標準化、信息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在冷鏈行業還不夠高,技術不成熟,同質化服務嚴重,差異化競爭少,大家還都處在小組賽,劣幣驅除良幣的現象依然存在,這是我對過去十年的一些看法。
關于未來,我談幾點:第一,未來政府對食品藥品安全和冷鏈行業的監管只會越來越嚴。第二,冷鏈物流的本質是什么?是安全和服務。第三,人才重要性愈發凸顯。第四,信息化和新技術的應用也很關鍵。第五,未來還屬于那些不斷創新的企業。第六,未來屬于有情懷企業家,冷鏈行業是良心行業,你要有宗教般的信仰和初戀時的熱情。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崔忠付
我國冷鏈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一是行業整合加速。政府監管力度的加大,競爭的加劇,資本的大量投入,加快了行業的整合。未來沒有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服務的中小企業生存將愈加困難。冷鏈行業競爭還處在小組賽,全國性、綜合性冷鏈龍頭企業還沒有出現。企業想要迅速脫穎而出,進入半決賽甚至決賽的競爭,加速整合勢在必行。
二是網絡化擴張。物流是規模經濟,健全的網絡是物流企業降本增效、升級轉型的基礎前提。只具備單點或區域服務能力的企業,越來越無法滿足客戶擴張需求,價值越來越小。
三是國際化發展。食品進出口貿易、食品跨境電商的爆發,是冷鏈國際化發展的主因。有能力的冷鏈企業逐步在“走出去“,先是空運、航運、鐵路,然后是公路運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將是企業未來布局的重要地區,比如 廣西就是要發展成為東盟冷鏈物流中心。同時將會有更多國外冷鏈企業涌入國內市場。
四是集約化發展。提高資產的運營效率是未來的方向,集約化是很好的方式,在一定區域內,把個別的、零碎的、分散而同質的客戶集中形成規模。
五是向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冷鏈物流因其專業化程度高、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決定了它進入門檻高、經營難度大。但一旦做好,其關聯好的網點布局、上下游渠道、客戶資源、設施設備等優勢便體現出來,往往可以另辟蹊徑,拓展貿易、快遞、醫藥物流等新的領域。
六、冷鏈物流人才越來越稀缺。隨著更多競爭者的進入,不管是一線的駕駛員和操作工,到中層的運營管理人員,還是高級管理者,都會越來越難招,企業必須建立自己的人才培養梯隊。
順豐集團冷運事業部總裁Willam E.O’Brien
他提出“新物流、新冷鏈”的概念,要實現客戶、客戶的客戶和冷鏈企業實現多贏,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基于大數據的優化,只有通過優化才能降本最終才能實現各方增效。
“順豐依托大數據發展智慧物流和智能業務,提供倉儲、市場開發、物流運營等決策,幫助客戶改善物流和發展業務。同時保障食品安全,降低消耗,為客戶、消費者以及社會制造新的價值,實現共贏。”
依照他的思路,順豐正在致力于探索端到端的冷鏈物流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未來還有可能“往上”和“往下”整合相關企業,冷運將真正成為順豐的支柱之一。
作為順豐四大新業務之一,順豐冷運擁有12套行業解決方案,2017年業務增長59.70%,接下來順豐冷運會如何發展?順豐冷運發展路上趟過哪些坑?4月18日,順豐冷運董事長WilliamE. O’Brien將會蒞臨“GIIS 2018中國冷鏈物流領袖峰會”,現場給我們答案。
遠洋資本高級投資總監 王瑞
遠洋資本2017年4億人民幣的戰略投資鄭明現代物流,2億元戰略投資九曳供應鏈,冷鏈物流投資版圖已清晰明確。遠洋資本高級投資總監王瑞表示,目前遠洋資本冷鏈物流投資主體布局已完成,未來將會對同城配送、冷鏈外賣輔設等相關企業進行投資,進一步豐富完善冷鏈物流的生態圈。未來,遠洋資本被投的冷鏈物流、物流倉儲、物流地產企業之間的上下游協作、橫向協同的作用將更加明顯。
中糧我買網副總裁兼高級經濟師 白光利
生鮮目前盈利難,一個個企業倒閉背后給我們什么啟示:
第一:需求的問題,需求差異化
如何滿足不同的需求,所有做全品類的,這是大家共同面對的問題。
第二:配送差異化
面對客戶,我們通常說終端配送,我們希望送貨的標準是這樣的,但實際往往是另一種樣子。
第三:倉儲差異化
藍莓的溫帶是0到3度,櫻桃的溫度是2到8度,應不應該放在同一區,如果放3度里,藍莓也壞了,基本上櫻桃也會凍傷,所以你就知道會分成多細?我僅僅是舉了個例子。
第四:商品的差異化
一個黃香蕉,一個綠香蕉。如果把綠送到你手里,你會天天投訴,但是如果把黃的放到庫房里的時候,最多存儲一天必須要賣出去,而且從倉到配、到客戶手里溫差不能超過5度。對于商品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結論:不以供應鏈管控為出發點的生鮮冷鏈企業定難逃厄運
宋小菜創始人兼CEO 余玲兵
在余玲兵看來,冷鏈行業大量有價值的工作還是在線下,并非互聯網的“輕”可以簡單替代。互聯網出身的他需要跳出互聯網框架,深入97%的線下市場:傳統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傳統生鮮市場等,將他們的價值梳理出來,再與互聯網的“輕”相結合,用更優化的手段進一步放大其本身的價值。
“苦逼的替換沒有任何意義,先重后輕,重是過程,輕是目的。”余玲兵直言,他希望將宋小菜定位為鏈接者,鏈接線上3%和線下97%的市場。
冷鏈運輸等各個環節的弱勢均掣肘著生鮮電商的發展,成為供應鏈上大部分生鮮電商的痛點。曾經有生鮮電商的負責人提及,在整個運作過程中,配送成本會占去20%甚至更高。
對于生鮮電商而言,需要具備冷藏車、冷藏庫及冷藏資源,還需要對車輛資源、貨物資源進行撮合交易,對冷鏈物流線路、物流節點進行優化,才能使得企業自身降低冷鏈環節的成本,通過將閑散冷鏈資源進行集約和聯網,能夠使空載率和冷藏庫空置率都大大降低。
中冷物流總經理 李景春
1、互聯網十年是快遞的十年,對快遞的觸動非常大。在生鮮消費產品、生鮮渠道、生鮮產業物流的觸動都非常大。
2、生鮮電商平臺會發現未來趨勢是線上、線下不分,線上往線下走,線下往線上走,未來是相互融合的發展模式。
3、我們知道物流是為商流、渠道服務的,在整個的供應鏈條里,現在渠道是金主,物流是為整個商流和渠道服務的,我覺得未來5-10年還是這樣的。
在物流行業里,冷鏈是一個極其特殊的領域,各種因素制約著它的高速健康地發展。各位行業專家也給出了自己的深刻理解與見解,希望冷鏈物流企業能夠抓住產業本質,把握發展規律,為企業發展與行業進步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