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6月的到來,南京的天氣也迅速飆升至35℃的高溫天氣,空調又成了人們的最愛。在這炎炎的夏日里,人們都想既有涼風習習又沒有驚人的電費單,于是,空調的能效比又成為今夏關注的焦點。因此,能效比不高的產品,自然會被能效比高的產品所替代。而中央空調更新換代速度尤為之快,尤其是在節能環保政策的推動下,原來的非節能環保產品正在陸續被替代,我國中央空調將迎來一個廣闊的替代市場。
筆者翻閱資料了解到,我國的中央空調歷史不足20年。90年代中期,我國大量建筑開始集中安裝中央空調。而傳統中央空調的國家規定的使用年限為15年,根據中央空調的使用年限計算,當前正好是更新換代高峰時期。需要注意的是,傳統中央空調已經不再適用,市場變化已經對這類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
筆者認為,目前多數傳統中央空調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大型建筑空調系統電力消耗所占比例平均在50%以上,這與目前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不相吻合;二是傳統中央空調的維護、維修成本較高,整個生命周期的維護費用接近40萬元,給使用單位帶來的經濟壓力較大。市場急需要一種全新的既節能環保同時性價比又更高的中央空調新產品。
在節能減排大方向下,政策也在積極推動中央空調的更新換代。日前,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完成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4億平方米以上,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50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6000萬平方米。這無疑將為新型中央空調的發展提供了良機。
筆者認為,經歷20多年的發展之后,中央空調在產品和市場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變化,以節能環保和更加經濟為代表的新型產品將成為主流需求。企業應當加大對這一市場需求變化的跟進,同時積極研發具有相應要求的中央空調新產品,這樣才能在即將到來的龐大的中央空調替換市場中分一杯羹,同時在新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立足之地。其實,替代與被替代的哲學,其本質就是一場技術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