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尚德,這家曾經叱咤風云光伏巨頭,而今破產在即。近幾年來,在國家大力倡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口號面前,但凡與節能環保掛個鉤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現在看來,類似無錫尚德的故事仍到處上演,當潮水退去、浮華散盡,到底誰沒穿泳褲便一目了然。
尚德破產只是一個縮影,它背后折射的是整個偽環保行業的羸弱和悲劇。反觀中央空調行業,何嘗不是如此?近2年比較熱的合同能源管理、太陽能空調、水/地源熱泵、單元機組和冷水機組補貼等,由此而衍生出的產業鏈充斥著行業人士的眼球。到底是真節能還是假環保?全憑一張口言說,恐怕實際效果遠沒有達到。筆者以為,尚德破產,為這些打著節能環?谔柕钠髽I敲響了逃亡的警鐘。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節能環保開發部總工程師朱斌祥曾向筆者坦言,“目前節能服務公司甚多,有一些就是專門來申請國家節能補貼,鉆取漏洞騙取國家錢財。”顯然,這并不是長久之計,也反映出政府相關部門監管不力,正是有這些漏洞,才讓一些商人有可乘之機。以合同能源管理為例,服務方往往是對于資金的敏感度遠遠要高于節能環保,有些公司希望短期內收取豐厚資金,但節能減排降耗并不是立竿見影的事,它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
在中央空調行業,有幾點重要的因素千萬不能疏忽:
一、政府因素。政府的政策至關重要,比如房地產調控加緊,立馬會對多聯機市場產生影響。一旦在節能減排的補貼層面,政府給予支持不夠,或者限定一些條件,有一些企業勢必會牽連其中,比如企業的用地、水電、材料等費用。而且,政府出臺一些政策性文件,并沒有具體的可實施性,比如單元機組和冷水機組補貼,據了解,政策頒布半年來很難應用于實際情況。
二、新興產業。山東建筑大學發展規劃處教授李永安曾向筆者表示,“空調市場總是喜歡刮風,2005年刮水地源熱泵之風,2010年刮太陽能空調之風,大家都喜歡蜂擁而上。”進軍新興產業本身就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事業,比如太陽能空調,近幾年的新興產業,研究者甚多,但是真正運用到項目當中,目前來講,還是一塊待開發的藍海市場。誠然,太陽能空調有很多優勢,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弊端,市場能不能成功,有時還需要憑借著時運的好壞。
三、攀比之風。上海制冷展剛剛落下帷幕,大金展臺技術講解員告訴筆者,大金VRV-X多聯機新品IPLV高達6.60,不僅僅是大金,更多的廠家愿意宣傳產品的IPLV。節能40%,直流全變頻,省電一半,新風除塵,負離子殺菌等等一些宣傳口號無所不在,但是大多數的消費者對于空調的認知只有制冷、制熱2種,真的有宣傳所說的那樣節能省電嗎?筆者不大認可。真正的節能環保應是把產品、服務質量提升,延長機器使用生命,宣揚指引正確的綠色觀念,而不是盲目攀比,助長浮華之風,必須要把節能落到實處。
著名時評員谷正中說,尚德之死,應該是整個產業的產能過量之死。對于中央空調行業而言,前車之鑒,卻不能再重蹈覆轍。